你的旧手机还在家里吗?回收成本确实非常高
工信部数据显示,今年前8个月,我国手机产量达到9.61亿部,其中智能手机7.58亿部。随着产量不断增加,废旧手机的库存也同步增加。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计,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多部废旧手机,其中约60%被消费者留在家中,流入市场的不足40%。通过正规渠道办理的比例仅占总数的5%。
通常,全国每年生产废旧手机4亿多部,回收率较低。
记者走访北京多家社区回收点和手机卖场发现,由于回收价格未达到预期,不少消费者选择留下旧手机。对于带有原装的手机价格5000多元,由于其之前的型号,回收价格一般只有几百元。这样的差价让大多数人放弃了出售的念头。 “留着当备用机比卖掉这点钱更划算”一直是很多人的选择。
除了回收价格低廉之外,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也成为回收废旧手机的重要障碍。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消费者关心的数据隐私涉及很多方面,从日常照片、微信聊天记录,到银行软件、支付软件上的绑定信息等。即使被人工移除,他们仍然担心被技术带回来的风险。
两种主要顾虑叠加,“留着没用,扔掉可惜”成为消费者对旧手机的普遍态度。大量旧手机长期留在抽屉和储物箱中而没有进入回收过程。
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立阳:每年使用的4亿部手机中,约有2.5亿部闲置在家里,市场上流通的手机只有1.5亿部。加上库存20亿,预计目前二手手机累计库存将达到近40亿部。
废旧手机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大量闲置的二手手机实际上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“资源富矿”。一款手机配件含有60多种元素材料,1吨旧手机可提取约200克黄金等可再生材料。但现实中,大部分旧手机要么长期闲置,要么被普通垃圾填满焚烧,不仅浪费资源,还会造成长期的不良后果。土壤和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。
在湖北武汉一家专门拆解废旧手机的公司,记者看到了废旧手机“变垃圾为财富”的全过程。旧手机主板经过分拣、拆解、提炼等多项专业流程,可以分离出金、铜、银等贵金属。电池、外壳等部件也可以通过技术加工进行修改。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,1吨废旧手机获得的黄金量比同重量金矿的产量还要高,资源利用效率显着。
行业数据显示,每完成一笔二手手机交易,手机平均使用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,可减少近25公斤碳排放,相当于一棵树一年多的碳序列。不过,该负责人坦言,目前该公司的旧手机回收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。每月的回收量仅够作坊拆解量的30%,大量旧手机仍留在消费者手中。当这些手机被意外丢弃、填埋或焚烧时,其中所含的铅、汞等重金属会对周围的土地和水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。
以旧换新政策激活废旧手机回收市场
面对数以亿计的手机废品资源等待复活,如何打破“消费者不想卖但企业接受不了”的僵局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记者调查发现,国家推出的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让手机从闲置物品变成了新购“免赔”通过对新购补贴的经济激励,逐步调动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。
“以旧换新”政策的效果已经在市场上显现。记者从京东、天猫等电商平台以及线下连锁手机卖场发现,政策实施后,部分平台手机销量较之前翻倍,线下卖场废旧手机回收量同比增长50%以上。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国庆假期期间,超过60%的消费者首次参与销售旧手机的“以旧换新”订单,市场潜力逐渐释放。
回收过程的便利性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参与的门槛。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手机卖场,记者注意到,买家选完新手机后,他们只需扫描店员提供的二维码,按照提示即可完成手机型号报告和功能测试。 3分钟内即可得出估价结果。确认回收后,补贴金额可从该地区新手机售价中扣除。整个过程高效、透明。
在政策补贴和技术升级的推动下,废旧手机回收行业正在加速发展。如今,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预约上门回收,线下则可以到门店完成交易。这两种渠道都可以轻松地将旧手机转换成新的购买补贴。 “买新卖旧”正慢慢成为手机消费市场的常态。
技术升级解决废旧手机回收行业痛点
“旧手机能彻底擦干净吗?” “回收的手机可以修复并出售吗?” D采访中,记者发现,这两个问题主要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。如今,回收企业正通过数据安全擦除、全流程监控等技术手段逐步消除顾虑,推动回收市场向规范化方向发展。
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手机回收店,记者发现,回收旧手机有明确的标准流程。工作人员首先会对手机的外观、通话、网络等基本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估。审核确认后,将就地启动隐私清理流程,完成手机数据的初步清理。现场不少买家表示,他们会全程关注数据清算过程,只有在确认清算完成后才能完成后续的回收交易。
初步公关后店内处理完成后,废旧手机将被送往广东自动化运营中心进行深加工。记者在运营中心看到,全自动装配线上的机器人正在平稳地工作。一方面,他们对每部手机都进行了深度数据清理操作,确保原始数据无法恢复;另一方面,他们完成了70多项硬件测试,涵盖外观、屏幕灵敏度、按键功能、摄像头像素等关键部件。侧面的X射线扫描仪还可以穿透机身,准确检测内部部件修理或更换的迹象。
所有测试结果都会生成专属条形码,贴在手机背面作为二次销售的质量证明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通过扫描条码,消费者可以清晰查看手机硬件检测报告,包括基本信息等。比如屏幕是否更换以及电池健康状况。这相当于二手手机的“真伪验证”,有效防止翻新手机流入市场。
此外,针对隐私安全特别敏感的消费者,该公司还推出了物理销毁服务。消费者通过小程序下单“隐私保密回收”后,手机将被亲自放入专用密封袋中,并生成唯一的完全可追溯的识别码。从上门提货、物流运输,到分拣、拆解、熔炉,买家可以通过识别码随时查看进度。最终,电子芯片将被冶炼成金属原材料,实现安全资源回收和再生的双重目标。 上一篇:“十五五”是夯实基础、全力以赴的关键时期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



